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10-21 16:30:36   【字体:

会议现场

10月14日下午,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举行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新闻发布会,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高俊主持会议

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 高俊: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强调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深入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对应出台系列贯彻落实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区域创新体系,转化应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为宣传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做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董保同先生、昆明理工大学科学技术院院长潘学军先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王晖先生、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倪书邦先生、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纪开萍女士、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林先生。

还有中央驻滇及省内新闻媒体,部分科技成果转化单位,省科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的同志,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三项议程:

一是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董保同发布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二是请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三是请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董保同先生作新闻发布。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发布新闻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近年来,云南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法律法规,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定政策、建体系、开源头、解难题,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源头供给。下面我向媒体朋友们介绍基本情况。

第一,定政策

一是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于2020年7月1日施行,《条例》立足云南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从法律层面紧扣“如何转”、“有权转”、“愿意转”、“顺畅转”等关键问题,重点解决体制机制障碍、转化权益确定、转化动力激发、转化服务提升等问题,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从各方主体、行为、权责全面规范云南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维护科技成果转化各方合法利益,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省政府制定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及时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定实施《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经费纳入省科技厅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制定实施《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从12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印发《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切实下放科研自主权,大力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对科技成果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给予资金补助,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给予资金补助,对在滇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给予补助,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依据新增产值给予补助,对科技金融结合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今年已对13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项目安排财政奖补资金2830万元;对11个建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高校、科研院所安排财政资金620万元。

第二,建体系

一是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3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3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21个,搭建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分中心、楚雄工作站、曲靖工作站、云南金属燃料电池工作站、中国技术交易所曲靖工作站挂牌运转。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盟成立。

二是建设云南省技术市场。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300万元,依托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图书馆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省的网络化、开放式、专业化技术交易市场,为全省技术交易提供信息发布、知识产权、技术评价、中试孵化、科技金融、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现已面向全社会开放使用。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培训。2019年先后在昆明举办3期、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1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班,共计50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云南84人参加2020年西部地区技术经理人联合培训班。这个月下旬,在上海交大还将举办1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班。

第三,开源头

云南科技创新资源缺乏,高水平、可转化科技成果少,在抓好省内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型企业的同时,广开源头,导入科技创新资源、科技成果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开展科技入滇引入科技成果。举办4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实现“科技成果、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四个落地累计签约项目2500余项,引进408位院士专家团队,累计突破杂交水稻、柠檬产业、贵金属和铝材料加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435项,开发新产品338个。开展沪滇科技合作项目264项,带动社会资金4.51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4.61亿元。举办4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签约200余项人才智力入滇交流合作项目。

二是引建新型研发机构增强研发力量。围绕云南省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快布局研发机构。引进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组织实施一批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在烟草智能制造、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为洱海保护提供科技支撑。浙江大学云南(红河)研究院开展数字化金属彩印科技成果转化。启动云南向广东、上海外派科技联络员工作,对接沿海地区科技成果入滇转化。

三是财政资金支持提供可转化科技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源头上解决可转化科技成果少的问题。省级财政科技资金重点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及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可转化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

第四,解难题

一是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认真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成果完成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不审批、不备案、收益不上缴,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自主转化、自主定价、自主分配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不评估,可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转化。

二是制度性安排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明确了可以从转让、许可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中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酬。比如,昆明理工大学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分配比例是课题组和学校分别占80%、20%。

三是推动解决堵点难点卡点问题。协调落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净收入确定、转化收入分配、兼职兼薪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等困难和问题。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机制,提高科技人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印发实施《云南省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

四是以市场机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采取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引导、科技保险保费补助等后补助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创新创业领域,深化科技金融结合,通过市场机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我省通过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带动科技创业投资1.14亿元,为49家科技型企业分担分散各类创新创业风险约100亿元。省科技厅与农行云南省分行试点建立4600万元“风险金池+科创贷”,向省内83户科技型企业投放105笔贷款约7.13亿元。

五是选派科技特派员解决农业农村难题。全省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1628人深入企业、农村一线,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拓了“上连市场、下连农户、中间连着科技”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路子。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技术培训推动、利益捆绑联动、招才引智促动,科技特派员真正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今天参加发布的5个单位随后将发布介绍一批转化应用效果突出的重大科技成果。除此之外,据我了解,还有一些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得也很好。例如,驰宏锌锗创新电解成套设备,分别向中色股份、印度拉贾斯坦邦锌厂转让技术,获得近1950万元技术转让服务费。云南燃料厂“刚性药头脚线对焊机”实用新型专利转让3030万元。呈钢以“珠源技能大师王世立工作室”为依托,攻克技术性难题1000多项,升级换代产品40余种,增加企业效益10亿多元,2019年共投入研发资金2.335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鼓励技术成果bet356体育在线地投入市场,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抓好政策宣传贯彻,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环境。认真抓好《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bet356体育在线: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需求牵引,提供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聚焦“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挖掘科技需求,梳理重大科技问题,强化科技资源配置,策划重大科研项目,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产业提供引领支撑。

三是支持引导高校院所提供高质量可转化科技成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法律法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切实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评价导向,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评价“指挥棒”,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提供高质量、可转化的科技成果。

四是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力度。充分用好“科技入滇”、“沪滇合作”等平台,引入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优质资源和成熟先进的科技成果,建立一批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bet356体育在线科技支撑。

五是建设在线成果转化平台。发挥云南省技术市场的平台功能和作用,加强科技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水平,继续支持云南省技术市场统筹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开展集成化科技服务。

六是培育壮大技术转移服务人才。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各类机构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和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与企业共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和实训基地。建立从事技术经纪人员职称晋升通道。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深化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改革,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职称评审指标体系。

七是落实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新创办企业和首订购首台套补助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采取政府采购、研究开发资助、研发后补助、发布产业技术指导目录、示范推广等方式予以财政资金支持。

八是引导支持县域和园区把转化应用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大多数州、市、县科技资源匮乏,财政科技投入有限,研究开发人员不足,应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州市和县域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已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推动县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要阵地。高新区为主的各类园区要把开展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提出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我相信,通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谢谢大家!

高俊:

谢谢董保同厅长的发布。

请昆明理工大学科学技术院院长潘学军先生发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

昆明理工大学科学技术院院长潘学军发布新闻

昆明理工大学科学技术院院长潘学军:

昆明理工大学自创建伊始,就以国家需要和时代呼唤为使命,推动行业进步、支撑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将工业报国、科教兴滇的家国情怀融入灵魂和血脉,在艰苦创业中成长、在励精图治中壮大、在守正创新中发展。学校拥有院士,国家级、省部级人才809人次,国家级创新平台1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19个,省部级创新团队47个,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大奖18项,省部级科技奖414项。

昆工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石,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基础研究承担着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也是锻炼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战场,是昆工的希望所在。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连续9年位居云南省首位,2019年学校共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59项,资助直接费用7519万元,在全国各依托单位中立项数排名第58位。在生命科学领域,学校科研团队连续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Nature上全文发表论文,加上已发表的Cell文章,实现了CNS三大国际顶尖期刊的全覆盖,司维教授承担的“发育、代谢复杂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创制与临床前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总经费7050万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支持。目前,学校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布局科学、层次架构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集成科技资源,支撑基础研究,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制约,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联合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克服“卡脖子”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凸显“昆工”的“工科”特色,是昆工的积淀所在。昆工的“大有色”优势学科群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永年数十年心血研发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真空炉设备在国内各龙头企业得到应用并出口到美国、英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根本目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重要途径。作为云南省规模最大、与地方经济发展契合度最高的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是昆工的职责所在。

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转移和专利转化服务体系,昆明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及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主要在地矿、冶金、材料、机械、交通、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综合技术转移服务。目前,昆明理工大学的技术转移规模已经占云南省全省70多所高等学校的三分之二。已经成为云南省高校技术转移的领跑者。截至2019年,完成技术转移项目5000 余项,项目合同金额50亿元,开展国际合作100余项,签署协议合作机构30余家。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科技成果150余项。国际技术转移工作也有重大突破,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亚欧合作、中国与东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要国际区域合作机制中,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了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效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技术转移与辐射。

今后,昆工将不忘初心,继续坚持产业需求为导向,应用转化为目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发展模式,使学校打造的“创新链”与云南省大力发展的“产业链”高度契合,成为云南省大力培育新动能,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形成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的重要支撑。将学校建设成为云南省培养“工业兴省、工业富省、产业强省”高层次工科人才和工业建设者的主阵地、地方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

高俊:

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王晖先生发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王晖发布新闻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 王晖:

近年来,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部署,紧扣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科技需求,按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家万户中”的要求,扩开科技成果转化思路,规范成果转化考核激励机制,瞄准粮经特色优势作物,选育高产优质品种,研发绿色高效技术,开展精准监测检测,不断强化科技对云南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引领,加速全院科技成果转化,为全省“绿色食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促进了云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农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1项,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鉴)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460个,国审品种数占全省的100%;新品种保护与专利授权652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近2亿亩,派出科技人员近2万人次,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为我省“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项,并首次获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新品种与新技术研发成果丰硕,其中省级审定主要农作物和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共33个,28个(项)品种、技术入选我省201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大绿色科技创新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着力创建了一批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典型,大力研发示范了系列化肥农药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有力支撑服务了我省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打造。如:临翔区博尚镇开展油菜核心示范,平均327.23千克/亩,首次突破400千克/亩,最高达408.21千克/亩;玉龙县云大麦12号核心示范,单产达627.5千克,创全国青稞最高单产,第三次刷新了全国青稞单产纪录;禄丰县金山镇开展的“云科粳1号”百亩示范,平均782千克/亩,最高867.4千克/亩,创造了我国常规糯稻亩产和百亩平均产量两项新的高产纪录等。

2019年全院农业新品种和技术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3327.74万亩,其中,品种成果推广应用1543.85万亩,水稻、玉米、麦类、茶叶、豆类、甘蔗、油菜等作物品种成果应用超过100万亩;技术成果推广应用1783.89万亩,水稻、麦类、甘蔗、水果、蔬菜、烟草、植保、土壤肥料、生物防治等技术成果应用超过100万亩。成果应用产值649.02亿元,增加农业效益166.17亿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民11.3万人次,主办及承办大型技术成果推介活动21次;全院建立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及成果转化核心示范点74个,服务企业及合作社127家。

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做法

(一)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康快速发展

我院党委行政长期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作为全院重点工作进行推动。每年都专题召开成果转化工作会进行工作部署、责任落实、考核评价。2019年院党委还专门召开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全院上下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必要性,在成果转化上统一思想,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院党委行政的强力推动下,全院干部职工勠力同心,逐步掀起科技成果转化高潮。

(二)强化成果转化运用,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是着力做好定点扶贫的帮扶工作。2019年4月30日我院挂联的景谷县通过考核退出贫困县。为继续巩固脱贫成效,我院组织相关专家在景谷县开展茶叶、芒果、魔芋等各类培训14场,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125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200册。完成优质玉米高产示范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玉米高产种植5000余亩、优质杂交水稻示范500亩、优质芒果高产栽培示范503亩、辐射带动周边芒果种植1100余亩;林下魔芋示范种植120亩、辐射带动全县林下魔芋种植2200亩;甘蔗核心示范种植600亩、辐射带动全县5000余亩。2019年全国扶贫工作日,我院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二是聚焦脱贫攻坚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我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三区三州”技术帮扶及科技支撑引领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先后组织专家赴镇雄县、兰坪县、泸水县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调研,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泸水市政府签订产业扶贫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兰坪县签订农业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茶叶所、药植所分别与怒江州相关县(市)签订科技服务协议。2019年8月30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办,院承办了农业农村部“三区三州”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此外,2018年我院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组建了产业扶贫技术团,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9年全院23个产业服务组围绕怒江、迪庆、乌蒙等贫困片区共派出420余次(组),共1150余人次到88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近期又与临沧市、楚雄州、富民县、牟定县等各级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提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运用服务,助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加大成果推介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19年以来全院共组织30余次成果推介会、观摩会,其中:2019年成功举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云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农业农村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相关管部门及各界代表共350余人参加,推荐新品种100个、新技术40项,组织编制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汇编》;围绕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编制《云南绿色食品生产的地方》进行发布,进一步加强成果宣传。2020年3月,为支撑疫情下农业产业减损增效,在春耕生产的重要节点,遴选10项丰产、优质新品种和10项轻简、绿色、高效的新技术,通过媒体举办“战疫情促春耕夺丰收”云南省十大新品种和十大新技术成果应用推介。人民网、新华网、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报道。据统计,本次推介直播和后续技术成果配套教程得到了60余家网媒、微信、微博及自媒体转载,浏览量累计超2000万元,获新华社总社表扬。

(四)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协同转化机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为科技链对接产业链,我院积极探索与相关单位的科技合作,集聚力量共同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约设立“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有机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云南中心”,为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与云南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协会、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对企业和产业的科技服务;三是与云南城建设计院合作成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拓展咨询服务范围和能力。

(五)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不断健全

2016年制定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暂行办法》等四个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9年研究制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畅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才创造活力。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接下来我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农科院在农业产业科技上的优势,努力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贡献应有的科技力量。谢谢大家!

高俊: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作为人工栽培牛肝菌科技成果的出让方、受让方,按照《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分别获得100万元财政科技资金奖补。下面,请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倪书邦先生发布人工栽培牛肝菌技术研发及转让情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倪书邦发布新闻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倪书邦: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刚才听了董厅长的发布,使我倍受鼓舞,更有信心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下面我谨代表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向大家介绍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发及转让情况。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53年成立,为省属公益一类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60多年以来,云南省热作所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科研工作面向生产实际,把解决制约云南热作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为促进热作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云南热区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着重开展了巴西橡胶树、澳洲坚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功能植物、牛肝菌等热带生物资源的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初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暗褐网柄牛肝菌,俗名黑牛肝菌,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和海南;国外分布于泰国和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等。其子实体个体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普遍采食的名贵食用菌之一。

自2003年以来,云南省热作所先后主持实施了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云南省面上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项目和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等6个项目。牛肝菌课题组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法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2005年-2013年牛肝菌课题组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研发出优良菌株选育方法、液体菌种培养方法以及菇房人工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方法。2010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2011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2013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

2014年-2018年,牛肝菌团队继续不断探索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营养方式、胞外酶、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深入研究菌种选育、栽培基质、出菇管理等人工栽培技术。从而使菇房人工栽培技术更加完善,实现了暗褐网柄牛肝菌菇房栽培周年稳定生产,出菇率达到90%以上,出菇整齐,而且出菇周期短,仅60~70天,产量稳定产出率达到商业生产的要求。

2019年1月8日,云南省热作所将3件发明专利转让给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转让费为1000万元。其中: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转让金额560万元;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培养方法”,转让金额220万元,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转让金额220万元。

今后,云南省热作所将和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继续开展牛肝菌研究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希望能得到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的持续支持,共同致力于解决牛肝菌栽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使牛肝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介绍完毕,谢谢!

高俊:

请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纪开萍女士发布受让人工栽培牛肝菌发明专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情况。

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纪开萍

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 纪开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谨代表宏臻生物科技集团,对支持关心人工栽培牛肝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各单位、各部门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对我公司黑牛肝菌项目的关注及给予的资金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发及2019年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受让黑牛肝菌专利的情况。

宏臻生物科技集团其前身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科技研发、推广和生产的农业科技企业,致力于以科技手段实现云南省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与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进行黑牛肝菌野生种驯化、品种改良、菌种保藏、工厂化栽培菇房、环境工艺、产品保鲜贮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黑牛肝菌,又名暗褐网柄牛肝菌,营养、美味、健康,安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为是高温型珍稀食用菌,仅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产量稀少,近年随采摘量的增加野生数量在不断减少。

2013年,宏臻生物科技集团引进科技人才,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物力,开启了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历程。至2019年共投入2.2亿元人民币,经8年艰苦探索及不懈努力,完成了黑牛肝菌野生种人工驯化、品种改良、种质保藏、良种培育及工厂化栽培全套技术体系的研发,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黑牛肝菌菌种保藏及工厂化栽培研发、生产基地,使宏臻生物科技集团成为目前全球独一无二工厂化栽培牛肝菌的企业,代表野生食用菌人工驯化及栽培的最高水平,在同行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至目前,黑牛肝菌是全球1000多种牛肝菌中唯一一种以栽培腐生菌的方法进行人工栽培、且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全年365天量产的品种。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牛肝菌的传统认知模式,为其他共生菌人工驯化提供了重要借鉴,也是近十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

以下简单介绍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研发过程。

一、工厂化栽培初试

2013年,宏臻生物科技集团首期投资6000万元,建设日栽培5000瓶的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初试研发基地。经两年对设施设备、菌种培育、环境工艺、基质配方等进行深入探索及研究,于2015年10月取得突破性进展,瓶栽模式的工厂化栽培初试成功,出菇率90%,平均每瓶产鲜牛肝菌90g。同期进行了杂交育种方法改良品种。此间的2013年至2016年,宏臻生物科技申请了4个相关于黑牛肝菌的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分别是:一种黑牛肝菌栽培方法、一种黑牛肝菌母种保藏方法、一种黑牛肝菌优良性状驯化方法、一种黑牛肝菌母种低温保藏方法。

二、工厂化栽培中试(一期)

2016年初,宏臻生物科技追资4000万,扩大栽培规模进行中等规模栽培试验研究,在前期基础上,对厂房设施、生产设备、环境工艺等进行了彻底优化,对菌种保藏、种性控制、高产基质、污染率控制、鲜品黑牛肝菌保鲜贮运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至年底单瓶产量提高至98g、出菇率提高至98%、品种改良成功去除了野生及驯化黑牛肝菌固有的泥腥味、解决了保鲜贮运问题,将鲜牛肝菌推广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三、工厂化栽培中试(二期)

2017年,宏臻生物科技追资1.2亿元,建设黑牛肝菌菌种保藏中心,在中试一期基础上,再度优化厂房、设施设备、环境工艺等。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黑牛肝菌菌种保藏及工厂化栽培研发基地,日栽培40000瓶,日产鲜牛肝菌4吨。至2019年底完成了黑牛肝菌种质保藏、良种培育及工厂化栽培全套技术体系的研发。产量稳定,技术成熟,为扩大规模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9年1月,宏臻生物科技以1000万元购买了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暗褐网柄牛肝菌三件发明专利。分别是: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培养方法、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2020年3月,宏臻生物科技集团日栽培20万瓶、日产20吨鲜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基地在景洪市大勐龙镇开工建设,并将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预计2023年初,,每天将有26吨鲜牛肝菌供应到老百姓的餐桌上。2025年至2030年,宏臻生物科技将每两年建成1个日栽培20万瓶、日产20吨鲜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基地,最终达到日产100吨的产能。

牛肝菌产业的发展使每年产生的数十万吨农作物桔杆、橡胶木木屑变废为宝成为栽培原料,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助力脱贫攻坚。牛肝菌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意义。

今后,宏臻生物科技将与云南省热作所继续开展牛肝菌研究领域的合作。同时也希望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助力企业解决牛肝菌产业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感谢大家的关注。

高俊: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开展国六汽车催化剂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新增产值11.64亿元,按照《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获得500万元奖补。下面,请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林先生发布开展国六汽车催化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林发布新闻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家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省政府、省科技厅对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度肯定,有幸向大家介绍公司在国六汽车催化剂领域科技进步和成果产业化的情况。

我国汽车产销连续十一年稳居全球第一,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同时也引发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汽车催化剂作为尾气净化最有效的治理手段,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国汽车催化剂产业发展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汽车催化剂企业,拥有领先的研发能力、国家级省级协同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先进的制造平台。2001年成立至今,作为行业排头兵一直引领创新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和技术从国一到国六的升级。

2016年,我国发布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法规,面对世界性技术难题和一系列产业化“卡脖子”问题,公司组织攻坚团队开展“国VI汽车催化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攻关,近三年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工程化、新装备研发等投入超过1.5亿元,开发出国际领先的超低贵金属国六催化剂产品、国际先进的高性能高耐久国六催化剂、填补了我国颗粒物捕集催化剂CGPF产品技术空白,开发出高柔性高精度国六自动化生产线。为长安、五菱、上汽、东风、云内等20余家汽车企业数千万辆整车配套,近三年实现收入翻两番增长。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打破了我国汽车催化剂行业国六开局时可能断代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国外主导的技术垄断和竞争格局,保障了我国汽车催化剂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公司国六产品累计实现污染物减排约200万吨。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国家汽车产业绿色健康发展需求,认真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自主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突破国际垄断、保障产业安全的国企责任。

高俊: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按照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怎么分配?

董保同: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一是确立“约定优先”原则。简而言之:有约定,依约定;无约定,依法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的约定,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未规定、也未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报酬方式和数额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执行。二是对成果完成单位进行约定或者规定的标准作出指引。转让、许可他人实施或作价投资的,可以从转让、许可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中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自行实施或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从开始盈利的年度起连续5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产生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三是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奖励实施分类管理和公开公示。在研发机构、高校等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正职领导可按照规定获得现金奖励,不得获取股权奖励,其他领导职务的可以依法获得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应当公示。四是明确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净收入”的计算方法。净收入=收入-转让过程中的直接费用。即转让、许可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单位维护该科技成果的费用,以及交易过程中的评估、鉴定、第三方服务等直接费用后的余额。五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酬的支出不受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我看到《关于开展2019年度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多处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作为奖补申报的前置条件和主要证明材料,能否跟我们介绍下技术合同认定有何作用?

高俊:

这个问题问得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成为科技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合同法》将技术合同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四类合同。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主要是确认属于哪一类技术合同、合同成交金额是多少、技术交易额是多少。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作为实施财政资金奖补政策的重要材料。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批同意成立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严格按照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进行登记,具有较好的公信力,为减少专家评审、决策支持过程中的工作量,在《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作为奖补申报的前置条件和主要证明材料。二是作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不同类别的技术合同可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开发合同可减免增值税,技术转让合可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类技术合同均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经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备案,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规范技术合交易。对于技术交易双方而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能使技术交易更加规范,减少技术交易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此外,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经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实现的技术性收入,属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高新技术服务收入。

昆明日报记者:

昆明理工大学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有什么举措和保障措施?

潘学军:

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重视促进科技成果运用转化的政策保障,在《昆明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成果完成人可以获得转化净收益的80%,如果是作价入股的,股份可以确权到个人;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科研业绩,纳入人才评价维度,纳入个人绩效的核定范围。二是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除了负责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科研平台外,还建设有研究、管理和服务类平台,“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承担了大量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任务;昆明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并经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目前学校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转移和专利转化服务体系,集合专业特色,主要在地矿、冶金、材料、机械、交通、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综合技术转移服务。三是重视科技成果的产出和积累,学校拥有专利18223件,授权专利11169件,有效专利4708件(发明专利2636件),2019年新增专利202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91件。截止2019年,学校专利数量(保有量)排名全国高校第28位,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较好,自2012年以来,共转移转化130余项,涉及金额5000万元。但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今后将持续提升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云南政协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

请问省农科院,对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技成果运用转化的意见和建议?

王晖:

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建议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政策体系。随着《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落地已不再存在堵点。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议对《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进行加快制定。

二是建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体系建设。目前,科技厅牵头建设技术成果交易市场,我院的科技成果已陆续进入市场进行展示交易,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但由于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特性,建议在总的平台下进一步细化不同行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为知识产权的运营、保护和交易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服务。

春城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春城晚报记者:

请问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将3件专利转让后,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吗?

倪书邦:

感谢您的提问!

这3件专利成果转让后,我们还有6件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同时暗褐网柄牛肝菌还有许多有趣的、未知的需要探索和研究,今后我们会继续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暗褐网柄牛肝菌菇房人工栽培技术,比如改良栽培基质配方,优化出菇条件,提高生物学转化率等。

其次,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暗褐网柄牛肝菌在经济果、林下的仿生栽培技术。近年来,课题组在林下仿生栽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发明专利2件,目前在凤凰树、柚子树等经济林下,已成功栽培出优质、高产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其中,凤凰树林下亩产暗褐网柄牛肝菌640~800公斤,亩产值可达到3.8万~4.8万元;柚子林下,亩产牛肝菌100~150公斤,除柚子收入外,每亩可增收6000~9000元。

暗褐网柄牛肝菌林下仿生栽培投入低、产量高,真正做到了果菌双收、林菌双收;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得到了边远贫困地区农民的好评,是一项边疆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好技术,一条好路子。目前,我们在云南省多个地区的经济果、林下推广和示范栽培暗褐网柄牛肝菌1000余亩。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将继续深入研究这项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创造bet356体育在线的价值,为我省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都市时报记者:

作为成功实现黑牛肝菌人工驯化和工厂化栽培的领军人物,请纪开萍老师谈谈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怎样的理解?

纪开萍:

感谢您的提问!

对此问题,我有深刻体会。一般的科技成果多为创新性的初始研发,距产业化、生产力还有很长的路程。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借助企业资金、企业实力,需要借助企业运营模式使产品走向市场。

以黑肝菌人工栽培成果转化为例:一个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宏臻生物科技集团投入2.2亿,历经8年研发,不断的探索、优化,才有了今天产业规模的雏形。8年间,进行了3代厂房升级,4代生产设备更新,5代环境设备改进。每一代的技术更新、优化,都是在企业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每一代的技术更新,都会随之产生5套以上新的生产工艺、环境工艺,而这些,都是需要多个技术团队才能完成的。生产完全服务于研发,是宏臻生物科技牛肝菌项目始终如一的宗旨。研发的结果以最快速度在生产中进行验证,而且是具备一定规模、可重现的验证,也只有企业模式才能完成。

栽培技术研发伴随产品形成及市场开拓,特别是新产品市场开拓更加困难。牛肝菌项目曾有非常困难的时期,就是工艺不稳定,销售不好,曾一度想放弃。是公司全体干部、研发团队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下来;是研发人员没有上下班、不分节假日的努力工作完善了每一个技术细节;是销售部开展全国战略打开了销售市场,加之对牛肝菌品种的改良及培养工艺的不断改进,才有了今天的产品供不应求,才有了现在及后期的大发展。

未来,宏臻生物科技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培养出bet356体育在线优质牛肝菌供应市场,真正服务于老百姓的餐桌上、嘴巴里。谢谢!

高俊:

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并踊跃提问,也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精彩回答。

做好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但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脚踏云岭大地,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也需要全省各单位、各部门大力宣传好、执行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树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兵和榜样。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各家媒体、各位记者朋友大力宣传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宣传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今天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强化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舆论导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