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市专场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0-07-27 10:00:00   【字体:

彭斌:

感谢赵德光书记的介绍。下面进行第二个议程,请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现场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这边有个问题想请问司莫拉佤族村的赵家清书记,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考察,到了村民李发顺家里,觉得佤族村非常漂亮,我们知道现在司莫拉佤族村正在申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创建,现在,大半年过去了,村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怎么让幸福的地方更幸福?谢谢!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回答记者提问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党总支书记 赵家清:

好的,谢谢这位记者!

今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慰问,全村群众特别振奋,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大家都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村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bet356体育在线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过去,司莫拉佤族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贫困寨。全村有农户73户2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户69人。为了让我们佤族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迈入小康社会。2014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批项目扶持,有了“农改危”“扶贫安居”“厕所革命”等项目,对整个寨子人居环境、佤寨风貌、村寨亮化等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了规划改造。现在的司莫拉佤族村,不仅走村串寨都是硬化路,而且家家都住“安居房”,户户环境“美如画”,现在将寨子建成了国家3A级景区。

寨子外部环境改善了,内部则通过创办产业合作社、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的“活血”措施让村民收入直线提升。2018年司莫拉佤族村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在2019年佤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670元,寨子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走在了幸福的小康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村考察慰问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司莫拉佤族村感到更加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司莫拉佤族村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现在到司莫拉佤族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能达到千余人次,乡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新途径,村民的旅游收入日益增多。

半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让幸福的司莫拉佤族村更加幸福。保山、腾冲两级市委、市政府经多次调研,决定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总目标,以5A级景区标准来进一步规划建设我们司莫拉幸福佤乡,形成旅游+农业+文化的模式,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和区域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今年6月3日,我们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群众通过房屋土地入股,在其中布置不同的业态,如土陶体验、藤编体验、根雕制作等项目,让群众自己既当解说员获得工资性收入,又当老板获取销售收入,年底还有股民分红,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像村民罗爱艳,原来在城里务工从事体力劳动,从早忙到晚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有2500元,现在她回来在村里做讲解员每个月拿到的底薪就是2000元还可以有提成。罗爱艳自己说,能在家里务工很好,早晚能照顾老人、小孩,她感觉幸福又高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我们利用村组会、火塘会等村民会议不断领着群众讲机遇、讲政策,从思想上解放群众,让“我要干”“我想干”的意识植根于每一个村民心中。并多次在寨子里开办了厨艺、茶艺、电工、民宿、乡村旅游等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司莫拉佤族村有114名村民在村里找到合适的岗位。村里有一家夫妻两人,一个叫孟忠贤,一个叫赵正菊,夫妻俩一个在市内务工一个在市外务工,天各一方,夫妻俩长期不能在一起,产生了一些矛盾并且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现在,有了机遇可以回家开农家乐,夫妻俩回来后改善了居人环境后开起了农家乐,夫妻俩现在比较高兴,他说,现在在家里开农家乐比原来在外打工的收入要高多了,减少了夫妻之间的矛盾,早晚还能照顾老人、小孩。以前最担心的小孩教育问题没有了。

目前的司莫拉佤族村家家入合作社,户户兴产业,人人谋发展,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强村与富民“双推进”,正朝着小康的目标奋进。今时今日,司莫拉群众“日子过得像大米粑粑一样甜”,未来我们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问赵德光书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山市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有不少的生动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刚才书记提到了施甸县木老元乡“五个群众说了算”,请您介绍一下具体做法是什么?谢谢!

赵德光: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您问到了一个脱贫攻坚的核心问题,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保山在扶贫管理里面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挂钩领导不领导”“主责单位不主责”“挂包单位不挂包”“托底乡村不托底”“内生动力不动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对象在农村是属于比较弱的那一类,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生产能力,要把贫困群众扶起来,关键是把志气扶起来,如果贫困群众没有这个愿望,怎么扶都没有用。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深刻指出,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某种程度上说,“富脑袋”比“富口袋”更重要,脑袋富了口袋也就富了。在工作中,我走遍了保山的山山水水,10年间,我去了若干次木老元乡,跟干部群众有过很多的接触。木老元乡的脱贫可以说是从原始状态一步到了现代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里面,“群众说了算”是很具体的。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五个“群众说了算”,具体做法是:一是干不干,群众说了算。围绕建设村民活动广场,通过召开群众会听意见,让群众知晓需要自筹一部分资金、拆除私搭乱建的一些违章建筑、让出部分土地,到底干不干,群众说了算,坚持村民小组决议的原则。二是干什么,群众说了算。以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为例,涉及“七改三清一建”工作如何开展,由群众说了算,形成集体决议并向村党总支提出申请,由村党总支牵头,项目指挥部、理事会、驻场技术人员进行实地丈量和规划。三是如何干,群众说了算。一方面,活动场所、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法定项目实施程序实施;另一方面,房屋改造、绿化、村庄卫生维护等,可由理事会统一找施工队或农户自己干,由群众自己商议决定。四是有问题如何解决,群众说了算。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涉及占用土地、农用房和危旧房拆除都没有补偿款等矛盾问题,通过村党总支牵头,依托项目理事会召开群众会商议化解,变“要我实施”为“我要实施”,群众自发拆除村庄内的两违建筑24000多平方米,家家户户改厕改圈,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蔬菜和果木。五是建后如何管理,群众说了算。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决定,项目建后如何管理群众说了算。如:村庄绿化实行“三包”政策,按责任区域包保到户,农户包种植、包成活、包管理;卫生维护实行农户“三包”,农户包区域、包清扫、包维护;最终形成村规民约,农户自觉遵照执行。

五年来,木老元乡一直坚持“权利在民”,提出五个“群众说了算”,布朗族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当地村民先后主动让出土地300多亩、山林1000多亩;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较2014年翻了10倍。现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1.51%降为0.63%。

总之,群众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有将群众愿意干和必须干有效结合起来,把群众自主做事愿望激发起来,让“群众说了算”,并形成行之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真正解决“内生动力不动力”的问题,这样发展才能够可持续。

谢谢您的提问,我就回答到这里。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现场提问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我想请问保山市委组织部赵国志常务副部长,保山市在党建扶贫“双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赵国志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赵国志: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对保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心关注!近年来,保山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初,全市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827个村(社区)实现了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但绝大多数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停滞、倒退、萎缩的风险。特别是剩余的123个村(社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典型的无资源、无资金、无资产的“三无村”,这成为了我们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老大难”“硬骨头”。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销号清零、一手抓巩固提升”的原则,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探索实践。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健全工作机制。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大力推广“山邑模式”全面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制定出台“当年有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可从年纯收益中列支10%用来奖励村干部;按照省委组织部公务员招考的相关规定,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公务员招录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2015年以来,共向上争取到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9000万元,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资金6500万元。同时,市县财政投入资金4460万元,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资产租赁型、股份合作型、抱团取暖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管理型、有偿服务型、异地发展型、招商合作型、旅游创收型、资源盘活型“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19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6亿元,9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5万元以上。

第三,持续巩固提升。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消除一批薄弱村、实施一批项目村、打造一批示范村、建成一批实力村、发展一批经济强村”的思路,在全市持续总结推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严把“验收关”“质量关”“审计关”,可确保到今年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100个以上,力争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50个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15个以上。

谢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