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动态

回眸“十三五” 实现新跨越

楚雄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4-08 10:43:09 【字体:

“十三五”时期,地处省垣门户、迤西咽喉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涉险滩、动奶酪,敢于破难题、闯难关,敢于蹚路子、辟新径。5年来,楚雄州在综合实力、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基础建设、民生福祉、产业发展等方面紧盯目标,启动发展引擎,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20年,楚雄州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誉称号,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综合实力跨越发展 新增长极加速崛起

2.jpg

“十三五”时期,楚雄州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8年,楚雄州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进入“千亿元俱乐部”,2020年达到1372.16亿元,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GDP占滇中城市群比重达8.83%。在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进滇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楚雄州努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彝州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走进禄丰数控产业园,明亮的厂房,整齐的设备,生产线上干得热火朝天的工人正铺就一条振翅奋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年来,楚雄州始终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培育壮大重点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随着一批重点企业落户园区,产业聚集逐步形成,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工业经济的新引擎。2018年,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业园区。目前,全州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迈上千亿元台阶,入园企业总数达到了649户。

“十三五”以来,楚雄州加快“数字楚雄”建设,努力推动城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目前,已建成5G基站568座,实现全州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建成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系统平台、“楚雄教育云平台”、“楚雄智慧出行平台”等一批数字化创新应用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应用,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系统谋划,贯彻新发展理念;奋楫扬帆,推进高质量发展。楚雄州围绕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高质量编制了《楚雄州城镇体系规划》、《楚中城镇群规划》等规划,健全完善了以楚雄市、禄丰县城为核心,8个县城为重点、集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补充的“一核三群”的州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高质量推动“美丽县城”建设和“5+15”特色小镇创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牢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积蓄能量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滇中腹地,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乌蒙山、哀牢山、百草岭连绵境内,将绿意洒满山野,长江、红河两大水系奔涌而过,激起的浪花涵养了这片土地的人民。这里是西南的“氧吧”,高森林覆盖率决定着高负氧离子含量,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100%。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控制边界为支撑,以南部哀牢山生态屏障、北部生态屏障,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为依托,结合楚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散状分布,建立的“两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为楚雄州竖起了生态屏障。

2020年,楚雄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楚雄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州有8个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通过考核验收和公示,4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111所、省级绿色社区25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1个。

龙川江是长江上游在楚雄州境内的主要支流,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一度为劣V类,被纳入国家考核的18个不达标断面之一。2016年,“龙川江水环境修复治理”的号角正式吹响,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楚雄州以开展四级河(湖)长制工作为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难点,强化联防联控,深入推进综合整治。2019年,西观桥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由劣V类提升为Ⅳ类,实现“脱劣”目标。目前,全州236个河湖“乱占、乱建、乱采、乱堆”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蜿蜒盘旋508公里的保护河道穿梭在崇崇青山中,倒映出天更蓝、树更绿。

5年来,楚雄州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261.8万亩、义务植树5743.58万株,完成昆明至丽江高速公路楚雄段美丽公路绿色廊道建设1.05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7.5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十二五”末增加0.336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74.28%,比“十二五”末提高60.39个百分点。林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脱贫攻坚注入“绿色能量”。2020年,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达243.04亿元,农民人均林草收入4269元。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全州林草系统投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林草项目资金60742.44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6417户214750人。

民族团结和睦共融 同心同力筑梦新时代

1.jpg

走进楚雄市栗子园社区,建筑规划整齐,社区整洁有序,老人闲庭信步,孩子追逐嬉闹,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栗子园是一个多民族社区,1942户人家里包括了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11个民族,但这里的居民将千家万户过成了一家亲,日子和美又甜蜜。在楚雄州,像栗子园社区这样气氛融洽、邻里和睦的多民族聚居社区、村镇比比皆是。

5年来,楚雄州坚持“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信念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大幅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绘制了团结和谐的“亲”与“融”的美好同心圆。

楚雄州坚持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充分挖掘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唱响民族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编纂出版了《彝医药典籍》、《楚雄民族节日志》,创作了《中国彝乡·楚雄》百米彝绣长卷,精心打造了《云绣彝裳》、《古薇噜》、《彝乡之恋》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和彝族火把节、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文化节庆品牌,一部部经典民族作品,一台台壮丽民族演出、一个个民族节日精彩荟萃,不断提升了楚雄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起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7年12月,楚雄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十三五”以来,全州共创建省级示范县市4个、示范单位243个,州级示范县市10个、示范单位1259个、示范家庭256户,县级示范单位2269个,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楚雄大地越开越鲜艳。

城市发展能级提升 “五大枢纽”成效凸显

3.jpg

2018年7月,随着昆明至大理动车开通运营,楚雄州从此跨入高铁时代,高速动车里程达265.55公里,禄丰、楚雄、南华、永仁、元谋5个县市通行动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武易、楚姚、武倘寻高速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8万公里;积极配合省推动金沙江乌东德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路、公路、铁路衔接互通,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五年大会战,楚雄州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

2021年3月19日,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7标九道河隧洞1号施工支洞顺利掘进至主洞,比预期提前了171天。接过“十三五”的接力棒,楚雄州在水利建设的跑道上继续奔跑。5年来,楚雄州水利建设完成投资327.5亿元,新增水库总库容2.14亿立方米,形成了以大中小型水库为支撑、“五小水利”工程为支点、大中型灌区连通工程为纽带的水利枢纽。

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33条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穿境而过,在州境内形成了“四直十五交”西电东送大通道布局,仅2020年就完成了西电东送过境输电量949.57亿千瓦时,占全省外送电量的65%。楚雄州还拥有中缅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成品油管道(广东茂名至大理),楚雄至攀枝花天然气管道等5条油气主干线管道,总长达822.4公里。楚雄州正成为联接西南的重要战略通道,逐步从石油天然气消费末梢转变为全国油气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

“十三五”时期,大数据枢纽支撑能力逐步增强,为建设“网络强州”、“数字楚雄”、“智慧楚雄”,推动全州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州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建成互联网数据中心超过了1万平方米,累计建成通信基站2万余个。全力打造云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州,完成8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20年,全州实现网络零售额20.58亿元。依托综合交通系统构建形成“一核心、两轴、两翼、多点”的物流体系,全州共建成州级城际物流配送中心1个、县域物流分拨中心10个、乡镇配送中心103个、村级服务点499个,覆盖50%以上行政村。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改革创新惠及万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回应民生热点难点,一项项目标,就是一个个任务,就是楚雄州委、州政府工作的重点。

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楚雄州实施领航校长共同研修等五大工程,培训中小学教师5.7万多人。实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建立516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后备人才库,确定19名名校长、200名名教师、200名名班主任名单。同时,投资4.5亿元资金,率先在全省实施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彻底改变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集质量“监测、评价、补偿、激励”为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全州统一命题、统一监测、统一诊断、统一补偿、统一考核。目前,全州10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民族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一村一幼”全面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88%。

5年来,全州医疗卫生支出从2015年的36.3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5.14亿元,建设了4个乡镇卫生院、319个村卫生室,全州卫生基础硬件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同时,全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初具雏形,“云心电网络”实现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全州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疾控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基本形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问题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楚雄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截至2020年底,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67个,可提供养老床位15266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3.9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楚雄州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业不断强起来、农村不断美起来、农民不断富起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327元增加到2020年的12861元;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实施,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水电路网建设全面提速,1101个村(社区)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动力电、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48个美丽村庄、70个省级卫生乡镇、781个省级卫生村为楚雄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产业发展活力迸发 持续推进绿色品牌

近年来,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楚雄州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先进制造、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培育壮大创新产业,不断提升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一场产业转型升级仗蓄势待发。

2020年,楚雄州绿色能源产业实现产值368.9亿元,成为支柱产业。目前,楚雄州境内形成的“四直十五交”西电东送大通道布局和中缅油气管道,使得全州输配电网结构日趋完善,供电保障能力充足,年可下载电量250亿千瓦时以上。如今的楚雄州“冬菜、春果、夏菌(菇)、秋核桃”四季飘香,繁制种、山地牧业、花卉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楚雄州的品质蔬菜乘坐飞机、高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装进了当地居民的菜篮子。

近年来,楚雄州充分挖掘生态、绿色两大特色,创建省、州、县三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56个,全州有12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获证产品远销国内外。全州累计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27户,彝州特色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断扩大。2020年,楚雄州生猪、蔬菜、核桃、水果、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454.68亿元。

随着楚雄市紫溪森林康养基地、元谋县“元谋人”远古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大姚县国学康养文化城森林康养基地等单位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认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楚雄州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不断提速,石羊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楚雄市、元谋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三五”时期,楚雄州共接待游客2.11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17.4亿元,5年累计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250亿元。

筑梦者,不以山海为远。一条实干构筑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已在广袤的彝州大地上铺就。立足新阶段、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是楚雄州的主动作为,更是楚雄州为“十四五”开局征程描绘的明亮底色。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