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验

建强组织堡垒 凝聚发展合力

来源:云南日报          2020-10-25 08:03:00 【字体:

近年来,漾濞彝族自治县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精心打造基层党组织“一带一廊一轴”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四站一室”为民服务体系、创新开展干部管理考核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带一廊一轴”】涵盖82个示范点,推动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均突破3万元

【“四站一室”】已打造出40个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其余26个村(社区)也全面铺开

【经济建设】今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8.29亿元,发放企业贷款1.13亿元

稳定就业岗位3442个,转移就业46743人

打造基层党建品牌?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走进鸡街乡彝族刺绣协会,64岁的彝族刺绣传承人吉珍林正在指导十多位绣娘缝制绣服、花鞋及荷包、香囊、旅行挂包等彝绣饰品。7年前,通过“党支部+协会”模式,鸡街乡成立彝族刺绣协会,培养绣娘300余人,每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大幅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如今在漾濞,像鸡街乡彝族刺绣协会这样,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培植、民族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用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例子已呈遍地开花之势。

“为持续发挥这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县将规范化程度高、特色亮点突出、作用发挥较好的党组织进行整合,打造了‘一带一廊一轴’党建品牌。”漾濞县委组织部部长杨娟介绍,通过品牌带动,促进资金、项目、人才向农村基层倾斜,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鸡街乡彝族刺绣协会就是“一带”上的一个示范点。

据了解,“一带一廊一轴”即“山区民族党建示范带”、“漾江党建示范走廊”以及“机关党建传动轴”,由山区乡镇党组织、沿漾濞江党组织和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分层分类打造,通过“党支部+”模式创新、政策扶持、典型引路,分别带动山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县城周边乡镇创先争优、打造精品,促进机关党建工作融入和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目前,该体系已涵盖82个示范点,打造出瓦厂乡春雨薄壳山核桃有限公司党支部、平坡镇弓鱼养殖合作社党支部等一大批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培育出刺绣、火草织布、民族乐器等多个民族文化产业和魔芋、辣椒、林下中药材及肉牛、黑山羊等多个种植养殖业,推动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均突破3万元。同时,还推动苍山西镇光明村鸡茨坪和漾江镇脉地村甘屯两个自然村被列入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其中苍山西镇光明村的乡村振兴“五五”模式更是形成了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可复制的发展经验,助推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大幅提振了发展信心。

构建“四站一室”服务体系?破解服务群众“瓶颈”

“以前我们想咨询个事情,经常得来回跑。现在有了‘四站一室’,无论问什么,都能得到快速解答。”太平乡箐口村民小组村民许发昌高兴地说。

过去,村干部们通常“一人一座”甚至“一人一室”,要想找对人办事,往往得跑好多个办公室。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作用,漾濞县以“服务+治理”形式,全面推开9个乡(镇)66个村(社区)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发展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四站一室”建设,通过整合办公场所、共享办公资源,实现“一人多能、全岗通适”,从根本上解决昔日办事“远、散、虚”的难题,实现了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质量最优化、群众满意最大化的转变,切实解决服务群众“零距离”难题。

依托“四站一室”,明确县乡村三级办理事项清单及办理流程,定责定岗,有效破除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壁垒,打造出集政策咨询、业务协办、党员管理、电商发展、金融服务、村规民约制定、技术培训、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等为一体的党务、政务、村务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目前,全县已打造出苍山西镇光明村、白章村,太平乡箐口村等40个“四站一室”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其余26个村(社区)也已全面铺开。

创新干部管理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近年来,漾濞县立足实际,运用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创新性地开展干部管理考核工作,把干部管理考核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提拔使用、职务与职级并行、评先评优、问责追责、培训交流和绩效奖惩中,鲜明树立出急难险重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

“为全方位调动县管非领导职级和一般职级公务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县还创新建立了职级干部‘人才池’制度,将163名县管非职级干部纳入‘人才池’,探索‘选聘式’管理方法,破解部门‘无人做事’和‘无事可做’的用人症结。”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公务员局局长介绍,今年以来,漾濞县共提拔使用乡科级领导干部60人,晋升职级82人次,其中,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工作一线和行业部门的人数占比均超过86%。

在正向激励形成“引力”的同时,漾濞县积极建立乡科级领导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列出18个方面负面清单,通过反面警醒实现干部常态化“体检”,形成干事创业的推动力。今年以来,已对4名“能下”情形的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职务调整,共收集到领导干部负面清单40条,反面倒逼干部担当作为,构建出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机制,为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工作打好基础的同时,同步谋划推动全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在制度上大胆“破题”,在“差异”上力求突破,在“精准”上务求实效,漾濞县打破了考评干部“不准不实”、激励干部“不痛不痒”等瓶颈,让全县广大干部在政治上受关注、生活上受关心、精神上受鼓舞、经济上受奖励,迸发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重点工作争着干、急难险重顶着干、脱贫一线奋发干、转变作风主动干”的干事风气在全县蔚然成风。

高扬党建旗帜,激活发展潜力。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全面统筹下,漾濞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持续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今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8.29亿元,发放企业贷款1.13亿元,减免返还企业社保费715万元,稳定就业岗位3442个,转移就业46743人,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同比实现增长,实现了疫情有效防控、经济稳步恢复、民生保障有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党建+干部管理

为干部精准“画像”

“只要手指一点,系统页面就会跳出每位干部的‘画像’,显示近几年的考核成绩、奖惩情况和学习培训工作等成长轨迹,不仅省下查找资料需要花费的大量精力,还避免了数据遗失和错误……”漾濞彝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干部股的董梦池对信息化考核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体会很深。

2017年,漾濞县率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干部信息管理中心,以全县近1500名干部职工的信息数据为依托,结合《漾濞县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研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手段,以“县干部信息管理中心+部门端口”的方式,对全县干部进行分层分类精细化考核管理。目前,部门端口已延伸到全县各部门,可供各部门开展干部的日常考核和管理。年度结束,由县干部信息管理中心自动汇总各端口数据,综合基础项、例行工作、民主测评、专项工作和创新工作等5大类考核指标,在对13000多项具体考核数据的筛选分析基础上,绘制出干部“画像”,一张图上就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囊括无遗。

2019年,全县运用干部系统信息化手段,完成56个部门9个乡镇1431名干部职工的实绩考核管理。以系统考核数据为依据,评选出优秀部门16个、优秀公务员223人;提拔干部79人、进一步使用32人、晋升职务职级66人;“回炉”培训干部1188人。通过信息化考核管理手段,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全县树立了“有为者有位”的奖惩激励机制和选人用人鲜明导向。

党建+人才培养

引才引智建家园

习鸿疆是漾濞彝族自治县鸡街村把依黑村民小组的村民,2005年从大理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当过代课教师,楚雄矿冶有限公司地质技术员、测量技术员等,今年通过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回村担任鸡街乡鸡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这次像习鸿疆一样回村创业任职的,还有新寨村大刀舞舞王吉用伟、昆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许键华、富恒乡致富带头人常文斌、瓦厂乡退役军人杨春文等。”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漾濞深入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重点梳理本地在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外务工人员等,经过资格审查、考核选拔、考察审批、全面公示等程序,最终从1285名农村优秀人才中回引了34名政治意识强、能力素质优、群众基础好、有回村担任村干部意愿的农村优秀人才回村任职。

此外,漾濞县还积极搭建“漾濞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将在全国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党、政、军、群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技能型人才、高学历学子、规模以上企业家等社会各界漾濞籍在外高端人才纳入入库范围,共摸排出344名漾濞籍在外人才,通过重大节日对接与日常联系、“走出去”与“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家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引导大家回乡创业、建设投资、支持项目。

漾濞春雨薄壳山核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春雨说:“8年前我回乡创业,心里没底,但我就想着一定要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如今,该公司建有50亩山核桃苗木繁育基地、100亩山核桃丰产示范基地、300亩核桃苗木繁育基地、100亩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和25000亩山核桃种植合作基地,合作的农户达到820多户,仅劳务费每年就支付近50万元,带动越来越多的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党建+脱贫攻坚

稳定收入能致富

连绵数天的秋雨后,平均海拔在2000米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太平乡箐口村提前“入冬”。10月20日,尽管天气湿冷,山路泥泞,却挡不住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这个小山村探寻丰收秘密。

近年来,受市场行情影响,箐口村主导产业核桃价格持续走低,群众收入受到冲击。如何稳住群众收入,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常让箐口村党总支书记苏新良“夜不能寐”的难题,再一次摆在了村党总支面前。

“核桃价格低了,但生猪价格涨了,林下重楼种植还能有一笔收入。”在经过多番考察学习后,村党总支决定再次按下了全村发展复合型农业的“快进键”。核桃种植是主导,生猪、肉牛养殖是重点,林下重楼、白芨等种植是补充,外出务工就业是保障,成了箐口村复合型农业的雏形。为打消群众顾虑,箐口村组织党员通过“一分党员致富示范地”先行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摸索积累种植养殖经验,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蹚出一条“稳收入、能致富”的新路子。如今,不少群众尝到了甜头,纷纷在核桃树下发展起重楼种植,在家搞起了养殖,120多名群众在村就业指导的帮扶下选择外出务工就业增加收入。

“今年核桃卖得4万元,卖了60多头猪少说也有10来万元,现在还存栏50多头。”今年60岁的苏小妹难掩脸上的幸福笑容。她的邻居、53岁的许达则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起自家种的5亩重楼:“我是蚕豆和重楼套种在核桃树下,核桃绿时能遮阴,现在蚕豆长势旺时核桃和重楼都落叶,蚕豆还能提供养分。”这是许达则摸索出来的一套新做法。许达则高兴地说:“今年核桃已经卖了4万多元,地里重楼价也有约3万元收益。”在箐口村,家家都在复合型农业上做起了文章,收入有了保障,脱贫致富的成色更足。

记者了解到,现在箐口村每户年均核桃收入约2万元,生猪存栏户均8头,林下中药材种植户均2亩,人均收入在1.2万元左右,全村334户1384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

党建+民族团结

互帮互助促生产

站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高发村罗家村民小组的民族文化广场,望向对面有着74户人家的张家村民小组,只见28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高发村共有彝、白、傈僳、汉、回5个民族,其中罗家村民小组多数是彝族、张家村民小组多数是白族、独家村民小组多数是傈僳族。在这里5个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景象,在党总支的团结带领下,5个民族不分彼此,共同生产生活,交往交流交融。

“张家有事罗家帮,白族有事彝族帮,你家有事我家帮,不让任何一户群众在发展生产的道路上掉队。”这是高发村5个民族互帮互助的真实写照。2018年12月24日,羊厩村民小组罗信因意外造成下半身截瘫,他家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年幼的儿女。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陷入绝望中。高发村党总支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罗信家看望他,在低保评选会上,大家一致想到的就是帮罗信一家5口纳入低保。

看到罗信的活动范围只能局限在房间里,怕他从此意志消沉,村干部萌生为他家修建无障碍通道的念头,和驻村工作队商量得到了认可。商定当晚,党总支召开羊厩村民小组党员、户长大会,倡议大家投工投劳为罗信修建无障碍通道,参会人员积极响应,第二天早上,羊厩村民小组46户人家每户1个劳动力齐刷刷来到罗信家帮忙,连续3天帮罗信修通了卧室到厨房的无障碍通道,还为其改造了厨房,铺设了防滑地砖。有了无障碍通道以后,罗信可以来到院中做做康复训练,整个人又重新“活”了过来。

近段时间以来,高发村进入核桃摘收旺季,时时可见大家相互帮忙的现象。“在我们高发村,收核桃请工都不用出工钱,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合力把核桃收回家。”高发村党总支书记罗明辉介绍。

党建+爱卫行动

人人参与搞卫生

伴随着晚秋的蒙蒙细雨,记者一行走进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桑不老村桑不老村民小组。主干道清爽整洁,垃圾桶摆放整齐,既是党员又是村民小组长的涂培林正忙着清扫落叶。

桑不老原名三百老,据说是杨升庵当年路过此地时,见3位百岁老人坐在路边聊天,便记录地名为“三百老”,后经演变,就有了如今的桑不老村。

路边一栋三层小楼,一间耳房、一间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院里,粮食、农具、花草摆放有序整洁。村民石金美告诉我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她一边忙着手头的活计一边介绍:“李梅同志‘挂’我家,她随时督促我们维持卫生。现在大家慢慢地都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用组织,谁家忙得过来谁扫,村里的主路都被扫得干干净净。”

“天晴下雨都要坚持打扫。我们村的主干道边都是人家,门前三包就包了,清扫主干道用不了多少时间。”当问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挂包帮”的情况时,涂培林说:“作为小组长,整个小组我都要督促,都要负责。”

“主路分段到人,门前实行三包。公益性岗位分片督促指导,对全村主干道、入户道路、公厕等进行彻底整理、清扫,并责任到人,形成长效机制。”桑不老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增介绍,桑不老村共有农户287户,其中60岁以下的党员有43人。通过党员带户主、户主带家人的方式形成了爱卫行动“挂包帮”体系,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截至目前,1000多人次开展大扫除日活动6次,日常保洁常态化开展,地面裸露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记者了解到,漾江镇自从开展爱国卫生行动以来,进一步巩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镇800多名党员挂钩联系本村内5至10户群众,采取微信、短信、上门服务等方式宣传政策,入户帮扶,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督导,让每家每户每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中来。

     |      分享到:
 相关文档:
中国政府网
微信 微博 电脑版
主办单位: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
曝光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 政协云南省委员会 | 云南省监察委员会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 云南省检察院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bet356体育在线:办公厅
运行维护:云南网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
公众号 微博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5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3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476号